找到相关内容18630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索达吉堪布:《解义慧剑释》讲记 第七课

    可以,闻思并不是最究竟的,有这种说法。很多高僧大德认为这是一种魔障,是魔王波旬在制造违缘,因为真正佛陀的教法和证法都建立在闻思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应该守持清净的戒律并勤奋学习,努力闻思佛教中这些真正的...

    索达吉堪布

    解义慧剑|二谛|窍诀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3445986465.html
  • “心”的佛教之最终成熟

    中国佛教的实践之道⑨。实际上,隋唐时期宗派佛教的建立就标志着中国佛教应用研究的全面展开和喜获丰收。不过,在隋唐宗派佛教成立之前,就已有人致力于中国佛教的应用研究,致力于探索中国佛教的实践之道,这里特别...

    陈坚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425386649.html
  • 心锽

      心锽   仁知居士   社会上的一切事业,都是人作主脑,所以称做人事。但人所以能造作一切事业,还从思想上出发,所以心是人生的主脑,心亦就是万物的主脑。   人的贤愚,是心的贤愚,其思想计谋分别动作都是心。灵巧的是贤,呆笨的是愚,其实心是一样。社会上一切文化,无不由心去建立,一切学问,也无不由心去发明。但世人尚都不明白心究是什么,就知道是脑海作用,或说是心脏里的动作,发出来的...

    仁知居士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73086996.html
  • 法统之争——菏泽洪州禅法之考察

    不断争法统的方式有关系。他先与北宗争禅宗正统,再与洪州争南宗正统;而为了表示自家禅法的独特性,他往往不是根据禅法思想的内在性,而是根据论敌的不同来建立其思想的主旨,难怪菏泽禅一波三变。因此若不通过不同...

    何照清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92187042.html
  • 《周易禅解》以禅解《易》的方法、特点、性质

    源于他对《易传》的无比信任和独到理解。因为事实上,他所持的“禅易相通”思想,就是建立在《易传》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是从《周易》义理中生发出来的,而不是直接来源于对佛法的推证。所以,以传解经对智旭来说仍是...

    谢金良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92587047.html
  • 圣凯法师:论涅槃会的成立与展开

    建立舍利塔是不难想象的,但是末罗族人将舍利塔建于何处,则很难确定[17]。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佛陀涅槃处建有涅槃塔,法显、玄奘两位法师皆有记载,而且有如来涅槃之像[18]。而且,在佛陀诞生地蓝毗尼...

    圣凯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153487345.html
  • 求得慧心五台归

    在台怀随着寺庙的增多与分化,尤其是后来黄教之首的菩萨顶在灵峰建立、发展与兴盛,将这种风水置于身下而专享了,黄庙也超越了青庙。风水是天然的,也是人为的,我认为这“龙、虎”二字其中应隐含着风水的自我调整,...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332887443.html
  • 千年古刹净影寺

    提出了三净土之说,即事净土、相净土、真净土,成为净土思想系统化的第一个探索者。净土信仰源于古印度,形成于公元二三世纪,于西晋时期传入中国。东林寺慧远所创立的莲社虽然为最早的净土活动,但净土宗的建立则是...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100687690.html
  • 论唐代的佛教管理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

    而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唐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相一致的,体现了唐代社会发展的某种必然趋势。   除此以外,唐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建设渐趋完备的时期,封建统治者较为重视建立并完善社会的各项规章制度...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7311187941.html
  • 宗教改革:慧能禅学的深层结构及意义

    ·般若品》说“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如此,万法与见性,孰轻...

    刘孟骧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9460688143.html